前言
這一篇為求職系列文的最後一篇,主要跟大家談談 quant 職缺的投遞與面試心態。
投遞國外職缺,既期待又怕受傷害
有滿多人嚮往到國外工作,但同時又對找工作與面試抱持著害怕,長期下來裹足不前,這樣其實就滿可惜的。
我在一開始找工作的時候也是這樣,只從台灣這邊的公司開始找,看看有沒有什麼相關職缺,隨然對國外的公司抱持著嚮往,但又覺得以自己的能力肯定不會上,何必去浪費時間,直到後面經由朋友的開導,以及時間上的壓力,才漸漸開始投遞國外的職缺,這邊我將我一路走來遇到的一些迷思統整在下面。
需要有十足把握才投遞 ?
以台灣來看,這點其實滿合理的,因為不論你到 104, 1111, CakeResume 或是 linkedin 上搜尋相關職缺,你能找到的其實也就是那幾家,而這件事情會讓你壓力非常大,因為你知道你的機會很少,每次面試可能都是不成功便成仁,這樣反倒是會影響你的面試表現(至少我是這樣)。
但反過來想,既然沒有辦法改變目前的小環境,何不設法讓自己身處在更大的一個環境呢?當你從國際的眼光來看待 quant 職缺,就會發現機會多很多,而現在因為 Covid-19 的關係都是採遠端面試,對於想快速練習面試、以戰養戰的人來說就會是一大機會。(時間很多的可以慢慢練習)
只有 native speaker 才能攻克英文面試 ?
很多人不敢投國外職缺的原因是覺得自己英文程度不好,我當初其實也是這樣,覺得自己沒什麼跟外國人溝通的經驗,講起英文來也卡東卡西的,會的單字也都很簡單,但是直到我第一次投遞完英文面試的職缺之後,發現似乎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難。
或許我講出來的句子文法不對,但意思只要能夠表達出來就沒問題了,而單字部份也沒什麼講究,由時候更為簡潔的單字可能表述能力更好,雖然說這次的面試到了最後一關被刷掉,但卻讓我拾起了對英文的信心,使我之後不再懼怕英文面試。
總而言之,先投第一個試試就會知道狀況了,如果英文不好那就可以針對特定問題做練習,反之,也許就能破除你心中的迷思,何樂而不為。
外國人一定比較強 ?
這應該也是很多人不敢投遞的原因,但老實說,如果你不投,你永遠也不知道你的競爭者究竟厲不厲害。
也就是說,你投遞完之後無非就是兩種狀況:
第一種你順利錄取,皆大歡喜,第二種你沒錄取,但至少從你哪一階段沒錄取、面試官的回饋等等,你會更清楚自己需要補哪些東西,因此,不論哪種狀況都對你是有利的。
「光是害怕,那就太可惜了!」「知道能有更多的選擇而不去嘗試,那多無趣啊!」 — 西谷夕(排球少年)
Quant 與其他科技業的選擇
如果本身是理工相關出身,這兩種職業其實都可以選擇,至於想要選擇哪一種則會牽扯到非常多的因素,這邊我幫大家統整一下我自己與一些面試官們的選擇 Quant 的原因。
Note: 僅為個人想法與相關統整,每個人考量的點本身就不太一樣,同時,各公司與職業間本身就差異龐大,這邊一定會有可以舉出反例的地方,大家就簡單參考、當作刺激自己想法的催化劑即可。
- 高工時高報酬。
- 生活較為刺激,比較不會一成不變,很有挑戰性。
- 市場的反饋較快(每天的 PnL 會直接反映你的策略表現),可以很快的改進自己,相比科技業來說進步幅度較多。
- 會使用各種不同的資料來分析金融交易,很有趣。
- 能將更多的數學應用於市場當中,很有成就感。
如何面對緊張感
面試時候緊張,導致之前的努力全部付之流水,這真的是相當遺憾的事情。我在前幾次的面試中,也遇到過很多次這種狀況,講話卡住、思路打結,甚至是答非所問,這些狀況在英文面試中尤其嚴重,直到多次練習之後我才漸漸找到應對的方式,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使用過的方法。
- 姿勢決定你是誰:
哈佛心理學家出的一本書,同時也有 Ted talk,這本書描述了肢體動作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,因此,可以藉由這本書裡面介紹的姿勢,在面試前花個 2–3 分鐘調整自己,藉由這些肢體動作讓你比較能夠放鬆。 - 另我效應:
一本很特別的書,我是在閱讀前哨站的 podcast 聽到的。主要概念是將自己想成另外一個人,另一個有豐富面試經驗、沈著冷靜、有著清晰邏輯的面試人,光是這樣想,就可以使得你的面試表現好很多。 - Mock Interview:
找朋友與你練習面試,讓你習慣面試的感覺,同時習慣當面試官是你朋友時的感覺,而當面試時,把這個想法反向套進去,就會放鬆很多。 - 對面試官的動作主動賦予意義:
在面試時,有時候因為回答的不順或是沒有達到面試官要求時,偶爾會遇到面試官皺眉等動作,如果沒看到還好,只要一看到,一不小心就會炸裂,因此,這時候就要主動賦予這些動作意義,你可以這樣想:「對於 quant 工作來說,很重要的一個技能就是在壓力下處理問題,而面試官得這些動作,就是在測試你在壓力下的反應」,帶入這樣的想法之後,心裡就會平和非常多。 - 嘗試問面試官一些 BQ 問題:
這類型的 BQ 問題會像是你選擇這間公司的原因、對持續做這份工作的動機是什麼等等的問題,對我來說,問這些問題時比較像是朋友間的交流,因此,我會站在跟面試官相同的水平上,而不是一上一下的階級關係,當建立的這個觀念之後,後續的面試都會像一個互相媒合的過程,而不是單方的審核,這樣的想法會讓我的壓力下降非常多。 - 多面試:
當面試很多,也有拿到一些 offer 之後,整所謂一回生二回熟,後續也就比較不會緊張了,畢竟人們害怕的東西是未知 - 理解溝通的重要性:
有時候面試會遇到題目解不出來的狀況,這時侯不用太擔心,畢竟他們也知道 quant 考科很多,不太可能所有題目都會,所以在這種狀況下他們都會要求你把你目前的思路講出來,之後再根據你的思路給予提示或糾正,之後在不斷討論的過程當中,答案就會漸漸出來了。再往下說,如果到最後你還是回答不出來,但整體的討論過程是舒服且邏輯正確的話,也還是滿有機會進到下一關面試的(個人經驗),畢竟所有的面試都是 guide interview。
結語
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是對我目前的 quant 求職相關做的一個分享,內部囊括成果、動機、準備方法統整以及心態相關的問題,希望能對想走 quant 這條路的人一些啟發與幫助,而如果發現文章內部的一些錯誤或是有更多推薦資源的話,也歡迎各位 quant 前輩們的指正,最後祝各位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。
在未來的工作上,我會持續在 quant 這條道路上深耕,如果有相關問題的話歡迎一起相互討論!
[…] Quant 求職系列文 — 面試準備篇Quant 求職系列文 — 心態篇 […]
[…] 其他相關文章:Quant 求職系列文 — 動機成果篇Quant 求職系列文 — 心態篇 […]
版主你好,我現在是政大金融的學生,對跨考臺大資工所也有志向,看到版主有經驗,想要請問您相關細節問題,想請問是否可以獲取您的聯繫方式,私訊您呢?